敬請領導關注“一線農民”教育之困境
2012-02-16 16:17:00
作者:
來源:
我要評論
關鍵詞:
[提要]
青年不會種田!老人無力種田!將來誰來種田? 一個值得引起注意的問題,劉洪民是棲霞市金農果蔬合作社社長,在帶領農民建立“果園聯合體”過程中發現農業發展中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即農業后繼乏人。老一代農民即將退出農業勞動的行列,年輕人既不愿種地,也不會種地,按此趨勢再過10年,許多村莊的農業勞動力將嚴重缺乏,可能成為農業發展的最大制約因素。他們開展了針對“一線農民”的職業教育,受到了農民的歡迎,也取得了很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他建議政府重視現有“一線農民”的系統教育,提高農民的組織程度,吸引有志農業的青年人繼承傳承農業。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溫總理指出“培養一代新型農民,鼓勵有文化和農業技能的青壯年農民留在農村,事關農業長遠發展!睆墓膭钷r民外出到鼓勵農民留下,這是農業發展和農村建設的一個重大轉變。
一、農業勞動力流失對農業生產的影響:耕地粗放拋荒,威脅糧食保障
青年不愿種田,老人無力種田,將來誰來種田?
2012年春節前夕,熱播的“農民艱難回鄉路”、“農村校車安全”新聞,交通發達,一票難求。農村孩子越來越少,學校撤并;城市孩子越聚越多,學校擴建。婦隨夫,子隨母,讀書進城,農村已演變為老人的天下。
2011.12月我在煙臺棲霞市做了部分村莊的勞動力調研,十年后50-60歲的為33%,60-70歲的為67%。將沒有50歲以內的農業勞動力。山東煙臺棲霞市果業發達,果園收入遠比外出打工高,但仍然留不住年輕人外出的腳步。許多家長把農業的收入倒貼也要讓孩子在城里生活,為什么呢?
一家三五畝地,盡管種水果收入可以超過外出打工,但農民辛苦,地位低下,青年當農民找媳婦都困難;農村生活服務落后,沒有城市的便利繁華;只能留住那些即將老化的農民,很難留住有知識有文化的年輕人。
二、留住青壯年農民的重要途徑:培訓“一線農民”,發展合作農業
2010年我們與中國農業大學煙臺開展了“送教下鄉”農民中專教育試點,通過“一線農民”合作思想宣傳和生產技術教育,引導農民互助,發展“果園聯合體”,解決農民老齡化之困境、、、、、、。發掘“一線農民”潛在的成就感、榮譽感、社會責任感,逐步把他們培養成即會自己致富,又會領導農民建立經營管理“果園聯合體”的新型人才—職業農民和職業農業經理人。
合作社目前已經注冊培訓45歲“一線農民”中專380戶,規劃到2015年培訓“一線農民”中專2000戶,力爭經過5-10年的努力,在他們未老之前建立眾多“果園聯合體”,搭建起能夠吸引二代農民回流繼承農業的平臺。
農戶以果園作為股份,加入“果園聯合體”。不需土地流轉,土地使用權和收益權不變。幾十畝連在一起,獨立經濟核算,聯合推選經理人、技術、采購、財會、機械手等,統一生產銷售。銷售所得減去工資農資成本后股份分成,只要不失地,就不會失收,老人分成,老有保障;外出打工,進退自如。
三、教育培訓青壯年“一線農民”:提高農民素質,傳承農業發展
青年不會種田,老人無力種田,將來誰來種田?
農村40歲內的農民幾乎為零,2012年春節前我對40-50歲的“一線農民”做了隨機訪談:“假設給您幾個人和一片土地,您將如何組織生產呢?”得到的回答很茫然。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時間該播種、該收獲。平日的生產活動都是跟著別人走,根本無法獨立掌控生產。40-50歲的“一線農民”不會獨立種田的不在少數,40歲以內的根本不會獨立種田。未來10年,他們也將步入老年,如不能及時對他們進行全程的生產和經營培訓,農業的傳承和持續發展將危在旦夕。
為了培養農村“留得住,用得上”的職業農民,我們針對45歲以下的“一線農民”開展的“送教下鄉”活動,專家教授農忙時深入田間地頭實踐指導,農閑時組織農民集中授課,進行長期的系統的全程跟蹤培訓,已經得到了農民的熱烈響應。通過我們的宣傳發動,已有不少青壯年農民響應國家號召,踴躍參加培訓,希望組建“果園聯合體”,搭建二代農民回流繼承農業發展平臺,為農業傳承發展做出貢獻。
四、“一線農民“教育的最大困難:認識有偏見,經費無保障
經營現代農業,僅靠簡單的實用技術是不夠的。要想掌握系統的農業技術和管理知識,成為新型職業農民,必須對他們進行2-3年的系統的組織合作能力和經營管理能力的教育。
我們的教育實踐得到了農民的積極響應,但該工作還沒有得到應有重視,對“一線農民”的系統教育還存在巨大的偏見,認為他們是“山寨中專生”不是真正的職校中專生,有經費支持“轉移就業培訓”,而對培養留得住的“一線農民”卻無經費保障。
對“一線農民”進行系統教育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必須結合農民的特點和實際需要,教學內容、方式既要系統,又要靈活,把大學課堂搬到農民家門口的“送教下鄉”教育模式,是有效組織“一線農民“學習培訓,傳承農業發展的最佳教育模式,無論是老師還是組織管理者,都要比那些培養年輕人逃離“農業一線”的全日制職業教育成本高得多,辛苦得多。
五、一個合作社長的呼喚:關注“一線農民”,開展系統教育。
我們呼吁,國家把全日制職業教育和涉農專業免學費并給每年1500元的兩年助學補貼政策惠及到對“一線農民”的培養范圍。
如果能保障農民每年1500元的助學補貼獎勵,給“一線農民”一定的誤工補貼,就可以鼓勵他們遠離麻將桌或舍棄每天賺100多元的臨時打工,吸引他們參加長期的系統的農業學習,這對傳承農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青年不愿種田!青年不會種田!老人無力種田!他們是中國農業持續發展的傳承者,希望國家能夠對“一線農民”給予關懷和支持,落實好“送教下鄉”教育的學費保障和農民助學獎勵保障等相應政策。
這是一個來自最基層的:關注未來農業繼承發展、農民教育、合作社發展問題的---實踐探索者----的真實聲音。
陳宏發

大眾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大眾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大眾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大眾網的各項資源轉載、復制、編輯或發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給其他方,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眾網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必需取得大眾網書面授權。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大眾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大眾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4、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