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2-21 17:16:00 我要評論
劉國棟 來源: 大眾網威海市委副書記、代市長張惠接受大眾網采訪中心主任李冉專訪。
威海市委副書記、代市長張惠回答大眾網網友問題。
威海市委副書記、代市長張惠接受大眾網《請問市長》欄目專訪。
大眾網濟南2月21日訊(記者 劉國棟)“群眾滿意是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為企業和群眾服務是政府的職責所在!苯裉,參加省十一屆人大五次會議的省人大代表、威海市委副書記、代市長張惠接受大眾網專訪,在談到如何努力轉變作風、建設服務型政府時,她說,要讓企業和群眾不托人也能好辦事、快辦事、辦成事,政府每個部門的每個腳印都應該讓老百姓感受到,而不是整天自己說做了什么。
建設服務型政府,百姓感受是標準
大眾網:我們了解到,您到威海工作后,提出了一個目標:讓企業和群眾不托人也能好辦事、快辦事、辦成事。您為什么提出這樣一個目標?
張惠:我們生活在一個人情社會,托人辦事成為一個習慣,這個習慣也從側面反應了我們政府服務的不到位。我想,通過我們政府的自身建設,努力讓政府各個部門都能夠主動的為企業和老百姓辦事,讓我們政府辦事的各項程序都能夠進一步簡化,進一步規范化。下一步我們要加大政務網的建設,能通過網上辦的事情,就不要讓群眾和企業再到大廳里辦,能通過大廳辦的事情,我們就不要讓群眾和企業再跑很多的部門,我們的目標就是不再去一層一層地跑路、找人,能夠很簡單的辦成事情。當然,這個目標說真的還是比較難的,做起來還是比較難的。但是我想,通過進一步加大對政府各項工作的規范,還是能夠實現這個目標的。
目前威海正在開展機關作風建設年活動,其中一項重要的要求就是提出了“重規范”,讓政府各個部門都能按照規范來做事情,從老百姓的需求、從企業的需求來考慮問題,讓企業家把更多的時間用來經營自己的企業,把一些需要政府做的事情由政府來做。對群眾來講,我們的目標是讓老百姓更有幸福感。如果天天老百姓纏在一些瑣碎的辦事當中,這些幸福感就會蕩然無存。能夠讓老百姓在一個城市生活的更方便,也是我們政府的一個努力方向。目前威海政府各個部門都在討論,圍繞職能該怎么做,上上下下都動起來了。
“兩會”新一屆政府形成以后,我們可能會拿出一些具體的措施,包括行政審批的裁減上、行政收費的裁減上,都會有一些具體的實際行動。我們希望,每一個部門的每一個腳印都能夠讓老百姓感受到,而不是你自己整天說“我做了什么”。我們考核這一指標的標準是什么?就是老百姓是否感受到了政府作風的轉變,是否感受到了辦事比以前更加方便了,要以老百姓的感受、以企業的感受為我們的考核標準。
發展實體經濟,“大樹”“小草”兩手抓
大眾網:張市長,大力發展實體經濟是中央、省對今后經濟工作的明確要求,在支持企業發展方面,威海市有哪些舉措?
張惠:實體經濟是經濟發展的主動力、財政收入的主源泉、投資增長的主后勁、創業就業的主渠道,是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石。夯實實體經濟這個基礎,關鍵要有一批有實力、有活力、有潛力、有競爭力的企業。特別是當前,世界經濟進入寒冬,姜大明省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要做好應對更大困難挑戰的準備,給企業更多的扶持,與企業共渡難關。為此,我們進一步理清發展思路,按照做強存量、做大增量的原則,突出四個重點,扶持企業發展,努力把現有企業做大做強做優,同時引進培植新的增長點。
一是立足優勢產業,培植一批有實力的龍頭企業。依托良好的產業基礎,大力實施高端高質高效產業發展戰略,一產抓特色和跨越,二產抓層次和速度,三產抓結構和規模,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壯大。在傳統產業方面,加快以信息化提升工業化,推動電子商務、現代物流等先進適用技術向傳統優勢產業滲透,推動優勢產業向高端攀升,著力提高產業集中度,培植壯大骨干企業、優勢產品和特色產業集群。在戰略性新興產業方面,組織實施新興產業倍增工程,結合產業發展特點扶持一批成長性強的龍頭企業,強化政策扶持,努力實現快速發展。通過強化龍頭企業的支撐作用,進一步提高經濟質量效益。
二是擴大對外開放,引進一批有活力的外資企業。威海是開放前沿城市,《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發展規劃》對威海的一個重要定位就是對外開放平臺。我們也充分認識到,威海雖然開放基礎較好,但也面臨提高開放水平的課題。為此,我們在全市強化項目意識,狠抓招商引資,以海納百川的胸懷,廣聚資本和人才。在開放工作中,體制上有創新、考核上有側重、力量上有加強,完善了招商引資的考核機制,更加注重考核招商實效;設立了“產業紅線”,更加注重提升項目的質量和效益;健全了項目督查服務機制,及時協調解決項目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力爭在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上都有新突破。
三是強化科技創新,打造一批有競爭力的創新型企業。威海市高度重視科技創新,連續五年開展“自主創新年”活動,推動產學研合作,支持企業加強創新平臺建設,目前全市共擁有國家工程實驗室、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企業技術中心等國家級研發平臺13家、省級134家,研發平臺的數量、層次和成果轉化率均處于領先位置。下一步,我們將把創新作為整個城市的靈魂,強化企業的創新主體地位,引導和支持企業加大科技投入,引導更多企業申報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用好用活研發費用加計抵扣等支持企業科技創新的政策,全面落實人才獎勵政策,支持企業引進人才、留住人才,使更多的資金、資源、人才等要素向自主創新集聚,加快發展向依靠創新驅動轉變。
四是支持全民創業,培育一批有潛力的小微企業。區域經濟發展既需要“大樹”,也需要“小草”,既要有“一枝獨秀”的大企業,還要有“萬紫千紅”的小微企業。我們將全面落實各項優惠政策,打好扶持小微型企業發展的“組合拳”,形成鼓勵全民創業的濃厚氛圍。完善鼓勵民間投資、支持民營經濟的配套政策,營造公平競爭的良好環境。針對不同企業的特點,實施企業倍增計劃,支持微型企業上數量,小型企業上規模,中型企業上層次,為經濟發展積蓄力量、儲備后勁。
保障改善民生,四個“更加”保幸福
大眾網:張市長,民生問題是社會各界和人民群眾關注的焦點,在服務人民群眾、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威海市又采取了哪些措施?
張惠:發展的根本目的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我們堅持各項工作都以民生為導向,貼近人民群眾的需要來謀求發展,按照人民群眾的呼聲來解決問題,凝聚人民群眾的力量來推進工作,更加注重制度建設,把更多的財政資金向民生領域傾斜,從群眾的衣食住行入手,切實辦好涉及民生的大事要事,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安全感。
一是讓群眾吃的更加放心。民以食為天,威海在食品安全方面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監管模式,被評為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示范城市。我們將圍繞打響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最放心城市的品牌,繼續把食品安全擺在更加突出、更加優先的位置,抓緊制訂完善質量安全管理辦法,建立重點品種質量追溯體系,從源頭上保證食品質量安全,讓人民群眾吃上安全放心的食品。
二是讓群眾行的更加方便。切實加大對公用事業的投入力度,大力發展公共交通,完善路網結構,延拓公交線路布局,切實改善群眾的乘車環境,解決停車難、行車難等問題,確保群眾行的方便、行的安全。
三是讓群眾住的更加舒心。住是群眾的頭等大事,小康不小康首先看住房。我們將著力改善群眾的居住條件,針對不同收入群體的需求,提供多種層次的保障性住房,特別是重視解決特殊困難群體的住房問題,年內提供經濟適用房600套,建設公共租賃房3000套,讓群眾住有所居、安家興業。同時,加強城鄉環境綜合整治,推進舊生活區的環境整治和建筑節能改造工程,完善社區配套服務,切實改善居住環境。
四是讓群眾過的更有保障。主要是進一步推動民生保障制度擴面提標,真正實現城鄉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全覆蓋。針對城鄉社會保障制度上的差別,進行體制機制方面的探索,推進城鄉保險的無縫銜接和有機結轉,保障城鄉居民的平等權益。進一步提高新型農村和城鎮居民養老待遇水平,提高新農合和城鎮居民醫保補助標準,職工醫療保險部分病種實行“零負擔”。努力通過健全的社會保障體系,讓群眾無后顧之憂。
五是讓群眾享受更加優美的環境。威海的自然環境得天獨厚,這是人民群眾的福利,必須嚴格保護。我們在全市強化節約資源的意識,全面實施最嚴格的資源管理制度,堅持環境優先、嚴格保護、規范管理、集約利用的導向,強化制度建設,理順管理機制,確保每一寸土地、每一段岸線、每一片海域、每一個沙灘、每一塊林地、每一條河流都有人管,管得住,管得好,讓人民群眾享受到更加安全、健康的環境。
“上下班高峰時段城市各個路段擁堵情況嚴重,開車出行最大的問題就是停車難,政府有何良策?”“藍色經濟能否拉動威海就業?”2月20日,參加山東省十一屆人大五次會議的省人大代表,威海市委副書記、代市長張惠,就大眾網網友提出的七個問題一一作答。
1、大眾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大眾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大眾網的各項資源轉載、復制、編輯或發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給其他方,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眾網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必需取得大眾網書面授權。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大眾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大眾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4、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