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聽代表和群眾意見聚焦中小學教育
能否取消英語的“主科”待遇
本報濟南1月14日訊 中小學生學習方法不良會影響到大學;入學時間卡得太緊,孩子上學會耽誤一年;思想品德、體育教師評職稱,為啥總評不上……14日,在本報公開部分旁聽代表郵箱后,許多普通居民將自己的遭遇和心愿都反映給了這些代表,其中,有關教育的問題又成為旁聽代表和普通百姓最關心的話題。
14日一上午,因為本報刊登了齊魯工業大學商學院教授劉學方關心教育領域改革后,他公開的郵箱幾乎被教育類的百姓建議“塞滿”!氨疽詾榇蠹抑皇潜磉_一些意愿,沒想到每一個建議都十分具體,而且很有研究!眲W方說,僅他自己梳理,就有四五個關于教育領域改革的意見。
在這些百姓建議中,一位居民表示,現在英語地位太高,語文教學卻顯得不那么重要,因此她建議取消英語作為主科的“待遇”,變成一種興趣教學,而國語考試從小就需要定級。另外,現在學生大都眼高手低,能否加強道德、技能培養,特別是建設一些技能實訓基地。
另一位居民則關注小學生入學年齡問題,“標準是8月31日,9月1日生的孩子就沒辦法入學了,這個條件卡得太死,是不是可以相對放寬?”這位居民在建議中說。不少建議來自中小學教師,一位“副科”教師發來建議說,雖然現在中小學教師可以評高級職稱了,但是實際的“門檻”還是太高,特別是歷史、思品、體育這些小學科的老師,根本沒有機會獲評,她希望改變這種狀態。
在山東技師學院教師朱玉鵬的郵箱中,一位居民提出,已經喊了多年的職業教育“融合”學歷教育,現在還是有“歧視”!八|疑,現在職校生的學歷已經獲得認可,為什么公務員考試還有對職校生的限制?這種學歷‘歧視’能否取消?”
作為旁聽代表,山東成華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楊凡同樣關注教育,“我覺得現在教育均衡很重要,很多地方的教育跟不上,等到企業需要人才的時候才發現,這個‘短腿’影響了當地經濟發展,因此我希望重視地方教育發展,特別是教育資源要在城鄉均衡!
初審編輯:
責任編輯:余梁
責任編輯:余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