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進步和生活水平提高,我省城鎮居民的出行方式迅速向機動化方向轉變。省城濟南居民的機動化出行比重由2004年的50%迅速升至2013年的70%(含電動車、摩托車),上升約20個百分點,未來仍呈上升趨勢。其中,小汽車的增幅最快,9年間比重由4%飆升至15%,增長近3倍。
濟南是山東的縮影。面積排全國第20的山東,機動車數量排名全國第一。2011年已突破2000萬輛。山東各市的交通擁堵日益嚴重,停車難和亂停車現象隨處可見。交通已經上升為我省各市一級政府最棘手、最迫切、最復雜的問題之一,并且毫無退路。
近年來,我省密集出臺一系列交通政策和法規,各市也采取了一系列對策,為城市交通的持續健康發展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但是,由于體制原因,各市(青島除外)的交通管理方式仍然相對粗放,手段相對單一。體制內存在權力重疊、職能交叉、權力與利益互相分割、互相制約的問題,對外又存在溝通協調能力不足的問題。導致很多好項目得不到實施,性價比不高的項目卻紛紛上馬。如濟南長途汽車站改擴建工程,08年經省發改委批復同意,現在仍未實施。
目前,我省各市面臨的交通問題主要有:交通擁堵嚴重;重大事項決策缺乏事前論證,“拍腦袋”決策,缺少專家和公眾參與;規劃主體單位未建立規劃調整機制和社會監督機制,存在形而上學思想,錯失優化規劃的寶貴機遇;路網結構不合理,主、次、支路比例先天失衡、后天失調;公共交通發展緩慢;步行和慢速交通網絡不健全;停車泊位不足;管理不到位、不能充分發揮作用;缺乏引領交通科學發展的政策等等。要解決這些問題,不僅需要從宏觀層面統一各有關單位的理解和認識,更需要從微觀層面,建立有關單位之間互連互通、協調配合的體制和機制。因此,交通體制改革對解決上述難題而言,有著相當重要的現實意義。
2008年8月,黨中央、國務院出臺了《關于地方政府機構改革的意見》。黨的十八大提出“穩步推進大部門制改革,健全部門職責體系”。2013年全國人大會議,通過了國家一級政府的大部制改革方案。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深化機構改革,優化政府機構設置,積極穩妥實施大部門制!睘槲沂∩罨幸患壵臋C構改革吹響了號角、指明了方向。在國家方針、政策的指引下,我省宜盡早進行交通體制改革,構建與時代要求相適應、與發展趨勢相吻合的現代交通行政管理體制。
近年來,我省各市對交通管理體制和機制改革進行了積極探索,積累了許多經驗。經過多年的改革與發展,各市目前總體上形成三種不同的管理模式,即傳統的“交叉”管理模式;交通局統管城鄉運輸的管理模式,如濟南;由交通委員會統籌規劃、運輸、公交、出租等的“一城一交”管理模式,如青島。
總體來看,組建“一城一交”的管理模式對有效整合相關職能部門,從戰略高度出發統籌制定更為科學、合理的發展規劃,避免各部門權力與利益分割導致的互相牽制都有重要的戰略意義,有力的促進交通行政效率和公共服務水平最大化,更加適應社會需求。而各市(除青島外)現行交通體制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一、城市交通管理主體分散、職能交叉、利益與權力相互分割而導致的各自為政、互相制約;
二、交通行政管理部門的職能設置不合理,效率低下;
三、交通與相關部門的溝通協調機制不健全;
四、監督機制不健全,人民難以行使監督權;
五、行業發展相關的政策、法規、標準不完善等。
面對中央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新形勢和社會發展的新要求,我省應以構建綜合性、現代化的交通體系為目標,深化市一級政府的交通行政體制改革。建議抓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是轉變政府職能。按照決策、執行、監督相互協調、相互制約的要求,加快推進政府職能轉變,深化城市交通行政管理體制改革。
第一,強化科學決策,制定科學、完善的發展規劃和政策,加強宏觀調控;第二,強化綜合協調,加快制定綜合運輸政策、管理規章,引導各種運輸方式協調發展;第三,強化公共服務,加快建設綜合交通運輸網絡和信息網絡,發揮各種運輸方式的優勢,提高公共服務能力;第四,強化市場監管,強化政府行政許可管理和有效監督,規范運輸市場行為;第五,強化綜合執法,整合現有交通執法主體,統一依法行政。
二是按照“一城一交”模式,借鑒青島等先進城市經驗,以省會為試點,率先推進城市交通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力爭五年之內全面完成17市的交通體制改革。按照十七大、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的要求,每個城市整合成立一個綜合的交通行政管理部門,統籌各種交通行為方式,建立交通與城建規劃、運營與管理、城市交通與鐵路、民航的統一協調機制。
三是圍繞各市交通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各項配套改革要加快推進。加快交通行政管理立法,統一有關管理標準,建立與各有關部門的協調機制。
四是對中心城市交通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要按照積極穩妥、循序漸進的原則推進。首先要明確方向,理清思路,其次要一步規劃,分步實施,確保隊伍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