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委組織部選派部分干部到農村任第一書記,幫扶貧困村的活動,受到了巨大的反響和良好的效果。群眾紛紛聯名到鎮政府請求給他們村也派第一書記的現象,就充分說明了第一書記為貧困村的老百姓辦實事、辦好事,已廣泛深入人心。村民從心眼里感激第一書記為他們帶來了巨大的變化和福祉。
我的提案是:擴大第一書記駐貧困村的數量,把黨的溫暖送到廣大村民的心中。
理論根據:2013年11月20日我有機會走進第一書記駐村,即省信訪局駐陽信縣勞店鎮東紀村。
進村后我遇見一位老鄉,他在看孩子。我趕忙問道:“老鄉你好奧”老鄉笑著說:“好哇好哇”我又問道:“今年收成咋樣”老鄉趕忙說:“哎呀!多虧了第一書記呀,今年俺這個地方遇上大澇,周圍的村都絕產了,庵這村在第一書記的帶領下,挖了四五天排水溝,把水都排出去了。棒子(玉米)才能豐收了!蔽矣滞白,遇見一位身有殘疾的人,年齡大約七十多歲。我趕忙說:“大哥你好哇”這位老鄉趕忙笑著說:“好哇好哇”我又問道:“今年收入怎樣嗎?”老鄉說:“我這殘疾人無法勞動,那里有啥收入哇。這不多虧了第一書記嗎,給俺辦了殘疾證,吃上低保了。俺才過上好日子啊!边@時同行的同志喊我,我趕忙回到村委會。
第一書記萬發科同志向我們介紹了近一年來的情況,第一書記進村后首先加強了組織建設,然后結合村莊實際情況,全面落實省直行業扶貧政策,為第一書記所住的三個村辦起了實事好事。第一書記趙尚同志為崔家村修通村公路700多米,硬化村內路2200多米修建排水溝4400多米,總投入達70多萬元。第一書記王志昕同志在大杜村解決了辦公場所,挖渠排澇1000多米為老百姓減少了,50余萬元的損失。
第一書記幫扶低保困難群眾重建和維修危房,讓八戶群眾住上新房。還有十幾戶正在建設中。還為54人辦理了殘疾證,為每戶殘疾人爭取項目資金1000多元。還精心挑選耕地,建設旱澇保收田900多畝,總投資150余萬元。還為村里種植了100多畝20多萬棵樹苗;菁按迕70多戶,每戶至少增收兩萬多元。第一書記還協調了有關單位無償提供從美國進口的蓖麻良種44斤(100元一斤)。讓村民試種了50多畝,如果收益良好還會擴大種植。
第一書記還協調了省文化廳,還為村里購買了電腦、照相機、攝像機、音響、鑼鼓和體育設施。建立和充實了農村書屋,增加了幾千冊圖書,總計沒存投入五萬多元。還為每個村爭取了十萬元的綠化資金和活動經費。
在村中我遇到一位中年老鄉,我連忙打招呼說道:“你們村新蓋了不少房子!”老鄉笑著說:“多虧了共產黨給我們派來了第一書記,我們村才有這么大的變化。其他村的群眾還聯名要求鎮政府給他們村派第一書記呢!”
我從村民的眼睛里看到他們對第一書記的熱愛,他們對第一書記的希望,他們對第一書記的期盼,他們對第一書記的感激——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感謝共產黨派來了第一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