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我省要求,各市需全部開通政務微博,增強與網民互動,呈現出更加開放自信的政府形象;今年是我省積極推進網絡平臺問政的一年,大眾網建立的“齊魯民聲網”,新浪微博上的“政務微博會客廳”等與公眾交流的平臺機制建立標志著我省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積極推動網絡環境下政府的綜合服務能力與自身形象建設。誠然,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網絡和政府在不知不覺中被人們綁在了一起。譬如網絡問政等;網絡發展的速度之快,影響之大已經遠遠的超乎人們的想象,網絡的力量不再僅僅局限于虛擬世界。于是,各級政府與政府官員開始重視網絡輿情,紛紛涉足到網絡這一更為有效的信息傳播平臺,這也就使得網絡對于政府形象的影響起到了一個舉足輕重的作用。許多部門領導除了聽取民意用于決策之外, 還以多種形式與網民進行互動: 如官員開通博客、微博、開通省(市)長電子郵箱等,通過網絡,從而樹立政府良好形象。當然,這不應流于一種形式化和程式化,其核心在于如何通過網絡這一平臺來拉近政府與群眾間距離,從而更好的塑造政府形象,進而更好的促進政府工作的有效開展。
一、網絡對我省進一步提升政府服務能力與形象帶來了的機遇
1、當前,各級政府都在不同程度上加強和完善政府網站建設,許多政府網站已經擁有了動態發布、部門展示、政策引導、輿論宣傳等職能,我省先后開通“齊魯民聲網”,建立一站式解決的網絡問政平臺,與之前齊魯網陽光連線等欄目相互聯系,逐漸成為山東展現政府良好形象和傳播政府精神的重要要載體, 也成為社會公眾認知我省政府建設的一個重要窗口, 從而推進了我省政府部門的信息公開、輿論監督、文化建設和對外傳播, 為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在傳統媒體時代,社會公眾接觸到的信息往往都是經過加工的, 但在網絡的廣泛應用使得信息傳播具有了開放性、輿論自由等優勢, 通過網絡廣大社會公眾不僅可以接收信息,而且還可以充分互動交流, 繞開了傳統信息發布渠道所存在的信息壁壘, 便利了我省各級政府對群眾信息的接受, 也加快了政府形象的對外宣傳速度。
3、網絡空間本身就具有著足夠的信息容量,為信息的大量發布與交流提供了可能,而流動能量大的信息往往同時引發激烈的意見的產生、斗爭和流動,信息流、意見流的共同作用,進一步提高了人們對熱點新聞的關注程度,對于政府形象宣傳的效果也更加顯著。
二、利用當今網絡環境加強我省政府服務能力及形象塑造具有現實意義
政府自身形象的建設從來都無法離開傳播媒介,這一道理從傳統的媒介時代開始至今都是不變的。大多數社會公眾所接觸到的政府形象大多都是經由傳播媒介營造并進行傳播的。伴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以及文化教育的普及, 網絡的影響力急劇擴大,成為最為廣泛的傳播媒體和信息交流平臺。而當前網絡在很大程度上已成為政府信息的集散中心和社會輿論的放大鏡, 當某個與政府有關的事件引起網民和公眾的熱烈議論時, 網絡對于政府形象的這種利弊參半的影響便會形成。因此可以說,針對網絡進行政府形象的自我塑造是社會發展和時代進步的需要,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根據我國互聯網信息中心發布的《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09 年12月30日,在我國的網民規模已高達3.84億,年增長率達28.9%。這一數據充分表明了將會有更多的人通過網絡這一新興途徑影響到政府的形象塑造。以網絡微博為例,據不完全統計,截止至2011年3月,在新浪、騰訊等微博中,目前已開通并通過官方認證的政府微博已經達2 0 0 0 多個。此類微博的開通,體現出了政府對于構建一個公開、透明的政府形象所付出的努力。作為網絡體現一大形式的微博,憑借強大的受眾群體與低門檻及高效的傳播力度,為政府形象塑造提供了有效載體。當然,作為在網絡上的一個開放傳播交流平臺,也往往存在一個極大的難題:部分政府微博開通后卻很少更新或更新速度極為緩慢,有的甚至起不到任何應有的作用,從而慘遭網民的口誅筆伐。
由此來看,全省各級政府部門要坦然直面網絡環境,積極利用網絡互動平臺,樹立良好的政府網絡形象。通過政府部門不斷更新行政思維, 積極維護公民的知情權和監督權, 努力與網民之間形成良性互動, 進一步重視網絡形象, 最終贏得網絡公眾輿論支持和形象認同。
三、關于進一步利用網絡平臺加強政府形象建設和服務能力的幾點建議
當前網絡環境下,就政府形象塑造而言, 網絡帶來的機遇和挑戰同在, 政府部門一方面要利用網絡的優勢推動形象塑造,另一方面要防止因網絡引發政府形象危機。針對當前的社會發展趨勢現狀與我省實際情況,提出以下幾點對策:
1、毫不動搖的加強全省各級政府門戶網站建設。政府網站是公開政府信息的傳播平臺,也是發布政府信息的重要途徑。因此,要把門戶網站的建設納入到政府工作的議程設置中,落實目標責任,加強目標落實。同時要維護好政府門戶網站,及時發布相關政策信息并從根本上維護信息發布的權威性。充分發揮政府門戶網站作用,努力塑造一個有責任的“陽光”政府的良好形象。
2、不斷提升全省政府官員的網絡應用能力和對網絡輿論的反應素養。政府部門工作人員特別是領導干部應該充分認識到新時期社會空間的變化和輿論環境的變化,正確處理面對網絡媒介帶來的輿論導向,避免因個人原因導致出現政府形象受損。著力提高闡述問題的思考能力以及對輿論信息的辨別力。強調政府部門工作人員應該通過多種途徑對網絡輿論的應對能力,從而提高政府的形象。
3、建立完善的網絡輿論分層反饋機制。全省各級政府以及相關部門可以根據網絡輿論波及的深度、性質和范圍,落實分部門、分級別的管理和處理機制。同時利用現代化的信息技術手段,積極清除和防范“垃圾”信息。尤其是對含有破壞政治穩定、民族團結、社會發展的毒害信息要進行堅決過濾、排除并予以嚴厲打擊,從而穩定社會秩序,消除網絡謠言對于政府形象的負面影響。
4、全省范圍內要構建一支高素質優良的網絡人才隊伍,建立起完善的網絡媒體新聞發言制度。切實做好政府在網絡環境下的信息公開工作,一方面要主動公開職責范圍內的政府信息,另一方面要根據網民的關注點、關注度、關注意向和輿論熱點,具有針對性地公開政府信息,平息網絡謠言和負面信息。通過對網絡信息傳播方式,案例分析,傳播架構等形式的研討,使他們不但懂技術,還要懂政務,培養既懂政務又懂技術,能有效適應電子政府發展需要的人才。同時建立政府部門之間的信息共享機制、重大問題通報機制、經驗交流與協作機制等政府網絡工作制度,在行政機關建立起網絡人才的組織體系,在互聯網上形成政府信息公開的工作集體合力。
5、進一步整合全省各級網絡問政平臺和互動機制的建設,不同層級之間的政府網絡問政平臺既要相互之間獨立運作,又要形成上下互動、分工協作的格局;避免出現不同部門,上下級政府之間互相扯皮推諉現象的發生和效率滯后問題。
四、小結
總之,合理的利用網絡傳播的特點傳遞政府施政信息,有利于推銷政府施政理念,增進公眾對政府認可,增強政府的號召力與影響力。通過遵循網絡的客觀傳播規律,發揮其對政府自身形象建設的解讀功能,從而進一步塑造我省各級政府良好的政府公眾形象,從而為全面建設經濟文化強省提供強大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