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養老長期以來是人們關心關注的話題,更關系到社會的進步與和諧,近幾年,政府在社會養老領域的投入不斷加大,社會養老取得了很大進程,但也存在許多問題,對此,結合我本人的一點看法,提出了幾點建議。
一、社會養老存在的主要問題:
1.在宏觀上缺乏對整體的統籌規劃,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缺乏連續性;突出表現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和養老機構床位嚴重不足,許多地方的養老服務機構供需矛盾突出;同時無論公辦還是民辦的養老服務機構,均存在設施簡陋、功能單一等問題,難以為老人們提供照料護理、醫療康復、精神慰藉等多方面服務;另一方面則表現為空間布局不合理,由于區域之間、城鄉之間發展不平衡;導致農村地區與城市地區,發展較快地區與相對落后地區的社會養老保障體系產生了較大差距;區域、城鄉之間的統籌呈現不到位現象,需要在整體上進一步協調規劃。
2.政府在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方面投入比例依舊較少,民間投資規模有限;長期以來,民間資本對社會養老領域的注入依舊較少,一方面是限制性因素較多,使得民間資本進入存在著障礙,另一方面,則是國家實際扶持力度不夠,已經出臺的優惠政策落實難,落實不到位,從而導致了社會養老機構及其服務隊伍專業化市場化程度不高,行業發展缺乏后勁;此外,現有養老機構其自身也存在許多問題,在服務規范、行業自律和市場監管等方面有待加強等。
二、推進社會養老建設的建議
1、加強政府對社會養老宏觀指導下的微觀扶持力度;社會養老在各地要建立起以政府為主導,以家庭單位為依托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要努力統籌資金,使每一個鄉鎮至少有一個初具規模的以非盈利為目的養老院專門用于孤寡老人或家境原因無法進行養老的家庭的老人。同時,充分發揮市場決定性作用,積極引導養老服務企業在合理范圍內為面向市場健康發展,吸引民間資本進入到社會養老領域,支持民辦養老院、老年大學等社會養老服務機構;對于從事微利的養老企業制定具體化標準,給予一定的資金補貼并提供免費的技術指導。社會養老服務推向市場采用市場化運營,政府盡量采取監管但不干涉原則使其保持合理的收費標準,避免出現其絕對產業化而產生收費過高,服務不規范等狀況。
2、積極推進群眾自治組織的自我協調管理作用;在較大的居民村,也應支持鼓勵由村委會或居委會建立的相應的社會或群眾性非盈利的養老服務機構,倡導村辦集體養老院建設,采取政策上的引導力度,讓集體養老成為解決社會養老困難的有效途徑。同時,政府要劃撥相應專項資金加強養老基礎設施的建設。
3、加大政策法規落實力度;對老年人的一系列在文化、醫療、交通出行等領域的優惠政策要落到實處,同時開展《老年人權益保障法》普法工作和對涉老案件優先審理的機制。嚴打非法養老機構,規范老年服務產業發展。整頓老年服務行業市場,設立行業準入和退出機制;同時,對不同老年群體劃分不同標準,構建起公立養老機構以收養孤寡老人為主,民辦養老機構面向市場健康發展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