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在山東考察
認真貫徹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匯聚全面深化改革的正能量。
認真貫徹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匯聚全面深化改革的正能量。
作為春晚總導演,馮小剛將為觀眾們奉上什么樣的"年夜飯"?
中國的“保爾·柯察金”,用極限人生書寫人生極限。
人代會17日開幕,會期6天。政協會16日開幕,會期5天。
突出統籌集約、設施共享加速城鄉規劃布局一體化 堅持以全域規劃為指導,打破城鄉二元結構,科學配置資源要素,著力提升城鄉經濟社會融合發展水平。突出品牌打造、便捷惠民加速城鄉文化建設一體化 緊緊抓住曲阜文化經濟特區建設重大機遇,大力實施“文化突圍”戰略,加快建設文化強市、首善之區。
△鄒城全景圖
△高端機電裝備制造基地
△新型鋁型材產業基地
△規劃建設中的孟子湖新區活力水街
△現代農業組培實驗基地
△“三個全覆蓋”真情暖民心
△惠農政策送到家
△靚麗整潔的城區風貌
一元復始,萬象更新。當2014年的陽光灑滿齊魯大地,輝煌的2013年被永久載入史冊。在歲月長河中,一年不過如恒河一沙,白駒過隙;然而,對于行進在加速轉型關鍵時期的鄒城市來說,2013年確是一個寫下濃墨重彩一筆的年份。
這一年,是鄒城砥礪奮進的一年。一年來,面對國際國內錯綜復雜的經濟形勢,在煤炭價格持續低迷,行業利潤、利稅連續下降的情況下,鄒城科學布局、沉著應對,以爭創國家級經濟開發區為目標,積極整合四個經濟強鎮和兩個省級經濟開發區資源,啟動建設了136平方公里的鄒西大工業板塊,推動了經濟要素向園區集中、工業項目向園區集聚、服務功能向園區延伸,以產業集群發展帶動了經濟逆勢上揚,全年地區生產總值預計完成736億元、增長11.2%;地方財政收入51.7億元、增長16%;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1.9%,全新的經濟增長動力和發展優勢正在這里形成……
這一年,是鄒城蓬勃發展的一年。一年來,鄒城緊緊圍繞建設和諧幸福新鄒城的目標,堅持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三化統籌”,推動了經濟社會的科學發展、跨越發展。新型城鎮化加速推進,孟子湖新區發展框架全面拉開,老城重點改造項目加快實施,“五城聯創”活動深入開展,小城鎮建設邁出實質步伐;現代服務業和文化旅游產業重點突破,成為區域經濟發展新亮點,城市競爭力、軟實力日趨增強;現代農業取得長足進步,新型農業經營體系逐步建立,農業綜合經營效益不斷提升;民生社會事業全面進步,教育文化、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勞動就業等民生領域投入持續加大,全年各類民生投入資金28.7億元,占財政支出的50.5%;安全生產、環境保護、食品藥監等事業再創新局面……
這一年,是鄒城創新收獲的一年。一年來,鄒城始終把解放思想作為助推發展的入手破題之舉,不斷創新工作體制、著力破解發展難題、全面優化發展環境。創新實施“一核四區”城鄉統籌發展新戰略,打破行政區域分割藩籬,拉開了經濟社會發展新框架;創新推行“四位一體”、“一崗三責”的指揮部、委員會一線工作模式,干部隊伍攻堅克難、助推發展的能力得到顯著增強;率先推行簡政放權,大力精簡審批事項、收費項目,有序下放審批權限,持續開展打霸除惡專項行動,發展環境得到全面優化;創新實施以村級“三個全覆蓋”、市直部門“三個體系”、社情民意“三個平臺”為主要內容的“三個三”工程,構建起為民服務新機制,群眾幸福感和滿意度大幅提升……
回首2013,孟子故里譜寫了璀璨華章;邁入2014,鄒魯大地還將演繹更多精彩。
面對十八屆三中全會各項改革措施的落實,為經濟發展釋放出的更多內生動力;面對國家、省支持資源城市轉型政策出臺,省規劃西部經濟隆起帶、曲阜文化經濟特區,濟寧打造魯西科學發展高地、推動工業經濟升級和都市區融合發展的重大部署迎來的千載難逢歷史機遇;面對“一核四區”發展戰略實施拉開的城鄉統籌大框架和重大基礎設施同步配套、城鄉產業同步布局的堅實基礎,2014年,鄒城將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把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促進城鄉共同繁榮作為主攻方向,緊緊圍繞“三化統籌推進、城鄉一體發展”總要求,以全域規劃、基礎配套為前提,以產業提檔升級、三產互動融合為支撐,以深化綜合配套改革、創新城鄉黨組織建設為保障,以民生事業共建共享為根本,加速推進城鄉規劃布局、產業發展、城鎮建設、文化建設、生態文明、社會建設、黨的建設“七個一體化”,促進工業向園區集中、人口向城鎮集中、土地向規模經營集中,努力形成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工農互惠、城鄉一體的新型工農城鄉體系,全面開啟城鄉一體發展的新紀元。
突出統籌集約、設施共享
加速城鄉規劃布局一體化
堅持以全域規劃為指導,打破城鄉二元結構,科學配置資源要素,著力提升城鄉經濟社會融合發展水平。以科學規劃引領城鄉一體化發展。在市域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規劃指導下,逐步建立相互銜接配套的全域規劃體系,充分發揮規劃統籌城鄉資源配置的引領作用,形成城鄉產業關聯緊密、空間布局合理、區域特色鮮明、基礎設施共享的發展格局。以基礎設施配套帶動城鄉一體化發展。堅持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公共服務向農村覆蓋,統籌推進城鄉配套設施建設。鞏固提升“兩環”連接線等市域主干道管理水平,形成城鄉一體、互通互聯的路網格局,啟動城郊集中居住區污水管網聯通工程。以體制機制創新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調整優化指揮部分工,完善部門服務職能,建立適應一體化發展的協調聯動工作機制。加快城鄉一體化制度建設,創新完善利益分配機制和公共資源市場化配置機制,探索完善村改居、農民入城居住涉及的戶籍、教育、醫療、社保等政策措施,有序推進農村轉移人口市民化。加大土地增減掛鉤、合村并點力度,促進城鄉土地集約高效利用。
突出三產融合、結構優化
加速城鄉產業發展一體化
更加注重產業支撐,著力做強工業、做優農業、做大現代服務業,形成三次產業齊頭并進、融合發展新格局。打造工業經濟升級版。按照“工業園區化、園區產業化、產業集群化”的發展思路,堅持改造升級傳統產業、發展壯大新興產業、扶持擴張大企業、培育升級中小企業“四個并重”,加快形成以國家級經濟開發區為先導,經濟開發區、工業園區、兗礦中心機電產業園、華電國際唐村循環經濟產業園、鄒城保稅物流園區5個省級標準的經濟園區為主體的產業新格局。全面實施工業經濟升級版三年行動計劃,強力突破鄒西大工業板塊,加快推進普萊克斯空分、衡遠新能源二期、諾博泰機器人等項目,抓好200萬噸造紙、恒信30萬噸焦油加氫、奔騰新型涂料、東華二期、銘盛重工等項目建設。落實骨干企業“創百億工程”扶持政策,盡快建成榮信煤化、泰山玻纖、宏河集團等一批銷售收入過100億、50億的梯次強企方陣。深化全民創業行動,落實民營經濟“六放30條”政策規定,釋放民營經濟發展活力。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加快建立新型農業經營體系,鼓勵承包經營權在公開市場上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流轉,積極發展農村合作經濟,促進農業規模經營。規劃建設綜合性農村產權交易平臺,盤活農村土地、房產、林木等資源,破解農業生產性經營融資難題。加強農業基礎建設,統籌布局退耕還林區域,穩步擴大草莓、土豆、核桃、大櫻桃、食用菌等特色種植規模,積極創建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示范市。加大農業龍頭企業扶持力度,加快集盛食品、海大飼料、綠鑫春、三山農業等項目建設,年內新增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5家。集聚發展現代服務業。積極推進華茂萬商城、紅星美凱龍、鑫琦國際廣場、剛領商務大廈等項目,引導商貿龍頭企業延伸服務網絡,在鎮村、社區設點布局,滿足城鄉居民消費需求。加快圣地源農產品物流產業園、華貿倉儲中心、森達美港二期、榮信港等項目建設,著力打造魯西南商貿物流中心。緊扣鄒西大工業板塊和孟子湖新區建設,大力發展科技研發等生產性服務業和總部經濟、高端服務業,加快中國網庫互通信息技術平臺建設,積極培育健康養老、家政服務、體育健身等新型消費業態。
突出互動互融、整體提升
加速城鎮建設一體化
圍繞“以人為本、產城融合”這一核心,把中心城區作為龍頭、小城鎮作為節點、農村社區作為補充,形成以城帶鄉、城鄉互動、協調發展的現代城鎮體系。做大做美中心城區,把孟子湖新區作為城市建設的制高點,加快孟子湖景觀帶建設,啟動智慧路等道路工程,同步完善配套設施,實現與東城區互聯互通,提升承載能力;集中招引一批總部經濟和高端服務業項目落戶,規劃建設智慧谷、公交園區等項目,增強新區發展活力;切實抓好東城區建設,圍繞集聚人氣商氣,全面完成體育中心、文化中心、齊魯時代花園等重點工程,建成金山大道北延、吉祥路等道路,提升水電氣暖等設施配套水平,完善教育、醫療、商業等服務設施;提升老城區服務功能,完成三十米橋公鐵立交橋建設,加快推進鐵路貨場搬遷、因利河治理工程;深入實施“五城聯創”活動,著力破解交通擁堵、市容秩序、小區管理等問題,突出抓好停車場、街心游園、環衛設施、農貿市場、綠化亮化等改造建設,為群眾營造和諧舒心的生活環境。全力加快小城鎮建設,牢固樹立“產城一體、特色發展”理念,堅持規劃引領、統規統建,促進城鎮建設與產業發展、人口集聚和公共服務良性互動,加快建設各具特色的小微產業園和專業市場,新發展小微企業100家,打造功能互補、特色鮮明、優美宜居的鎮域板塊,建設一批工業強鎮、商貿重鎮和旅游名鎮。著力打造美麗鄉村,堅持因村制宜、分類指導,把社區建設融入城市和城鎮規劃體系,扎實推進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發展民俗體驗、生態旅游等富民產業,引領帶動新農村發展;進一步鞏固擴大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成果,深入實施“鄉村文明行動”,積極搞好村莊綠化、美化、亮化,全面推行城鄉環衛一體化管理,努力打造整潔有序、環境優美的宜居家園。
突出品牌打造、便捷惠民
加速城鄉文化建設一體化
緊緊抓住曲阜文化經濟特區建設重大機遇,大力實施“文化突圍”戰略,加快建設文化強市、首善之區。加快推進孔孟遺產地世行貸款項目,啟動歷史文化街區改造提升,掛牌保護搶救維修歷史建筑,實施重點文物保護項目;切實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挖掘整理與傳承,加快建設鄒魯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規劃建設孟子研究院,繼續辦好中華母親文化節,積極開展各類學術研討活動,持續擴大孟子文化影響力。深入實施“六進普及工程”,開展全市中小學生免費進景區活動,強化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繼續深化“四德工程”示范市建設,不斷提升市民文明素質。切實抓好“三孟”、嶧山和明魯王陵創建5A級景區建設,積極推進嶧山核心景區、邾國故城遺址公園、鄒魯生態園、魯王陵遺址公園等重點項目,加快旅游業提檔升級。進一步完善提升鳳凰山、五寶庵山3A級景區配套服務水平,按照A級景區標準打造上九山村、中心草莓園、三仙山等生態旅游景區,支持鄉村旅游特色村創建,全力打響“鄒東深呼吸”鄉村旅游品牌。以爭創文化強省建設先進市為抓手,加強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完善鎮街文化場所配置管理,開展系列文化惠民活動,構建覆蓋城鄉、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深入推進文化經濟融合發展,建立健全文化產業發展引導機制,規劃建設文化產業聚集區,推進創意產業進基地、產品交易進市場、制造行業進園區,實現文化產業繁榮發展。
突出綠色發展、生態優先
加速城鄉生態文明一體化
加快生態市建設步伐,強力推進節能減排和生態保護,全力打造天藍、地綠、水凈的美好家園。深化節能減排,嚴格執行新上項目能評、環評和“三同時”制度,切實抓好工業等重點領域和重點用能企業節能監管,培育發展循環經濟示范企業5家,確保完成年度減排任務。重抓環境保護,實施“碧水藍天工程”,鞏固南水北調治污成果,完善“治用保防控”水污染防治體系,持續開展大氣環境綜合整治。加強生態建設,以創建“全國綠化模范市”為目標,繼續開展大規模植樹造林,大力實施退耕還林、鎮村綠化等八大工程,逐步建立吸引社會資本投入生態環境保護的市場化機制,進一步加大采煤塌陷地治理力度,高標準建設國家級濕地公園。
突出服務均等、共建共享
加速城鄉社會建設一體化
堅持共建共享,實施大學生創業引領計劃,做好特殊人群和城鎮困難家庭就業援助,促進城鄉充分就業;強化社會保險擴面征繳和企業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建立居民基礎養老金正常增長機制;健全農村留守兒童、婦女、老年人關愛服務體系,加大濟困救助力度,支持發展慈善事業,全面構建更加完善的保障體系。持續創新社會治理,扎實推進“天網”工程,整合各方力量,形成社會治理的強大合力,增強群眾安全感。切實加強和改進群眾工作,抓住民情、民意、民事三個核心要素,探索實施建立民情檔案、定期溝通民情、為民辦事全程服務的“三民工程”,深化“三個平臺”建設,注重發揮社情民意調查中心作用,加大矛盾糾紛化解力度,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廣大群眾。
突出區域聯建、強基固本
加速黨的建設一體化
突出城鄉黨組織構建、城鄉黨員干部管理、城鄉黨建資源使用“三個統籌”,充分發揮黨的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帶動整合各類社會資源,形成抓黨建促發展的整體合力。以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為統領,突出“為民務實清廉”主題,解決好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樹立黨員干部良好形象。以部門聯建鎮街和“第一書記”為紐帶,以“雙百工程”建設為載體,通過跨區域、跨行業、跨所有制組建聯合黨組織,帶動村級“三個全覆蓋”走向深入。把“點評談心”規范化、制度化,深化村級干部管理,推動村級班子建設,贏得農村工作主動權。堅持城鄉黨員干部統籌管理,全面深化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反腐倡廉建設和民主集中制建設,注重在一線培養干部、鍛煉干部、發現干部、使用干部。整合市鎮村三級黨建力量,全方位匯集社情民意,統籌解決規律性、普遍性問題,打造黨委放心、群眾信賴的服務品牌。
百舸爭流千帆競,借海揚帆奮者先。加速崛起的鄒城正以煥然一新的發展姿態,邁向提質增效、加速轉型的快車道,奮筆書寫城鄉統籌、一體發展的新傳奇。
本稿件所含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大眾報業集團大眾日報·大眾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初審編輯:余梁
責任編輯:陳鳳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