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手機報訂閱方式:
移動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聯通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電信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97009
大眾網
|
海報新聞
大眾網官方微信
大眾網官方微博
時政公眾號爆三樣
大眾海藍
大眾網論壇
山東手機報
山東手機報訂閱方式:
移動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聯通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電信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97009
2022
手機查看
近日,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省第十五屆社會科學突出貢獻獎獲獎人員名單,聊城大學教授馬亮寬等10名專家榮獲突出貢獻獎。
山東省社會科學突出貢獻獎是省政府頒發的社會科學人才獎。評獎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落實黨中央關于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有關文件精神和省委有關工作要求,表彰獎勵社會科學領域有突出貢獻的專家,進一步推動社會科學繁榮發展,更好地為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省建設服務。旨在獎勵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學術導向和價值取向,理論功底扎實,學術造詣深厚,研究成果有獨到學術價值或顯著社會效益,遵紀守法,有高尚學術品德和職業道德的社會科學工作者。山東省社會科學突出貢獻獎每兩年評選一次,每屆不超過10名(可空缺)。
突出貢獻獎獲獎者年齡在60 周歲(含)以上,須具有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工作成績突出,研究成果豐碩,在某一學科領域作出重要貢獻,在全國具有重要影響,獲得過5項(含)省部級以上社科成果獎勵,其中至少有1項省部級社科成果一等獎(第一作者)。
山東省第十五屆社會科學突出貢獻獎獲得者簡介
(按姓氏筆畫排序)
馬亮寬,民革黨員,1959年12月生,聊城大學教授、研究生導師。山東省人民政府參事,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兼任中國社會史學會常務理事、山東省歷史學會常務理事。
學術研究方向:中國社會史與士人知識分子研究、區域史研究和教學。
主要學術成就:先后主持國家級、省部級課題2項;出版《士人與社會》(秦漢魏晉南北朝卷)《傅斯年教育思想研究》等專著十幾部,參與辛亥革命全景錄叢書和《山東文化區域通覽》編撰工作,在《近代史研究》《光明日報》等發表論文60余篇;獲山東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8項,其中一等獎2項;2次獲“民革全國組織工作先進個人”。
楊蕙馨,中共黨員,1961年5月生,山東大學特聘教授,孫冶方經濟科學獎獲得者,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國家“萬人計劃”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山東省泰山學者特聘教授,山東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山東省社會科學名家。兼任中國工業經濟學會常務副理事長、中國工業經濟學會產業組織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山東省比較管理研究會會長。
學術研究方向:產業組織、企業組織、企業成長等領域。
主要學術成就:先后主持國家和省部級重點科研項目20余項;研究成果《經濟全球化條件下產業組織研究》入選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任首席專家的“產業組織與企業成長”研究方向團隊曾入選教育部“創新團隊發展計劃”;出版學術專著10余部,在《管理科學》《人民日報》等國內外學術刊物和國際學術會議上發表論文200余篇;獲山東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等10余項,其中山東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重大成果獎 1項;獲教育部“第五屆高校青年教師獎”、“創新團隊發展計劃”首席專家,“全國五一巾幗標兵”,山東省優秀教師、山東省高校十大優秀教師等榮譽稱號。
宋華嶺,九三學社社員,1957年1月生,山東工商學院二級教授,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山東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曾兼任山東省軟科學學會常務理事、山東省統計學會常務理事。
學術研究方向:系統科學與工程、資源管理和教學。
主要學術成就:先后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項、國家軟科學計劃項目2項、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1項,山東省社會科學規劃項目、山東省軟科學項目和省部級縱向項目等7項。出版《企業系統管理復雜性評價》等專著7部,在《管理科學學報》等學術期刊發表論文50多篇;獲山東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6項;主持《項目管理雙語示范課》獲國家教學質量工程項目;獲“全國優秀教師”、“山東省優秀教師”等榮譽稱號。
秦慶武,1956年7月生,山東社會科學院省情研究中心原主任,二級研究員。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山東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曾兼任中國農業經濟學會理事。
學術研究方向: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區域經濟和山東省情問題研究。
主要學術成就:主持國家級、省部級課題20余項;出版《農業產業化概論》等個人專著4部,主編或合著專著20余部,在《哲學研究》《中國社會科學》等刊物發表論文和調查研究報告300余篇;獲山東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15項,其中重大成果獎1項;曾參加國務院關于農村勞動力就地轉移和農民工問題調研,參與國家、省“十一五”規劃重大思路的調研,多次被省政府聘為政府工作報告專家咨詢組成員;關于“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調查研究成果獲得溫家寶同志批示;曾獲4項“五個一工程”獎、山東省富民興魯勞動獎章、“山東省十佳理論工作者”、“山東省先進工作者”、“全國先進工作者”等榮譽稱號。
欒豐實,中共黨員,1951年11月生,山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二級教授。山東大學原東方考古研究中心主任,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擔任“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考古學概論》教材首席專家,國家社科基金考古學科組評審專家,科技部和國家文物局“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咨詢評審專家,山東省社會科學名家,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兼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專家組成員和客座研究員、中國考古學會新石器時代專業委員會副主任、龍山文化研究會會長。
學術研究方向:田野考古、考古學理論和中國史前考古。
主要學術成就:主持國家級和省部級重大課題3項;出版《欒豐實考古文集》(四卷本))等專著9部,發表學術論文200余篇;主講的《考古學導論》課程入選首批國家級一級本科課程;主持發掘的鄒平龍山文化城址入選1991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獲省部級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9項,其中山東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特等獎1項、一等獎1項;先后獲4屆教育部“全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獲重慶市政府三峽文物保護先進個人、“山東省優秀教師”、“山東大學首屆十大教學名師”等榮譽稱號。
高更生,中共黨員,1929年3月生,山東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曾兼任山東省語言學會會長、中國語文現代化學會常務理事、中國語言學會理事。
學術研究方向:現代漢語語法、現行漢字和教學。
主要學術成就:出版《漢語語法問題試說》《長句分析》等自著8部、合著20部,主編叢書一套,發表學術論文200余篇;獲山東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4項,獲教育部全國高等學校優秀教材獎1項;獲曾憲梓教育基金會教師獎;先后獲“山東省優秀教師”“山東省專業技術拔尖人才”、“全國語言文字工作先進工作者”等榮譽稱號。其個人傳記先后被《中國社會科學家大辭典》等二百多部詞典或傳記收錄。
曹洪軍,中共黨員,1957年11月生,中國海洋大學管理學院和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海洋發展研究院研究員,管理創新與環境戰略研究中心主任。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山東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專家庫專家,山東省人民政府研究室特約研究員。兼任山東省管理學會名譽會長、中國現代經濟史學會常務理事、山東省現代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
學術研究方向:管理創新、國際投資、品牌戰略、環境戰略。
主要學術成就:主持國家級、省部級課題項目30余項;出版著作、教材等20余部,在《南開管理評論》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100余篇;獲省部級以上社科優秀成果獎7項,全國高等學校優秀科技成果獎1項,山東省科技進步獎6項等。
鹿立,中共黨員,1954年1月生,山東社會科學院人口學研究所二級研究員。國家社科基金學科組通訊評審專家,山東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曾兼任山東省人口學會副秘書長、山東省婦女理論研究會副秘書長、中國人口學會第六屆理事會專家委員、中國人才資源開發研究會女性人才研究會理事。
學術研究方向:人口經濟學、人才人口學、人口與生殖健康理論與政策等。
主要學術成就:主持國家級、省部級課題9項,其中國家社科基金項目4項,教育部課題1項,山東省社科基金重大和重點項目4項;出版專著5部,發表學術論文200余篇;獲省部級成果獎13項,其中山東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2項(含并列主持1項),全國人口和計劃生育軟科學二等獎1項。在人才人口學、人口經濟學等領域提出一系列有創見的學術觀點,首次提出“人才供給與產業需求擬合監測預警”概念,并作為首席專家帶領科研團隊完成2007-2010年歷年山東省人才供需春季、秋季實時監測報告。曾獲山東省“十佳”理論工作者、山東省省直機關“巾幗建功”先進個人、山東省省直機關“五一勞動”獎章、省“三八”紅旗手等榮譽稱號。
傅有德,中共黨員,1956年1月生,山東大學講席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山東大學猶太教與跨宗教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特聘教授、山東省首批泰山學者特聘教授、國家社科基金學科組評審專家。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山東省社會科學名家、山東省教學名師。長期擔任教育部哲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副主任委員,現任中國宗教學會副會長、山東省哲學學會會長。
學術研究方向:猶太哲學與宗教、比較宗教學、西方哲學史研究等。
主要學術成就:主持國家和教育部課題8項,其中國家重大課題1項;出版著作20余部,發表中英文論文約100余篇;獲省部級以上社科優秀成果獎10項,其中獲山東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4項;在山東大學創建省級重點學科宗教學學科。創辦山東大學-特拉維夫大學猶太與以色列聯合研究所等機構,創辦并主編《猶太研究》,擔任《中國大百科全書·宗教學卷》副主編;參與組織《尼山論壇》。
綦好東,中共黨員,1960年11月生,現任山東財經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學術委員會主任、國家一流專業(會計學)和省高水平建設學科(工商管理)負責人,兼任中國會計學會常務理事、山東省會計學會會長。
學術研究方向:國資國企改革、會計管制與公司治理。
主要學術成就:主持國家級、省部級課題項目19項;出版著作3部,在《管理科學》《南開管理評論》等學術刊物發表論文100余篇;咨政建議獲省領導批示、入選全國哲學社會科學領導小組《成果要報》;獲省部級成果獎14項,獲國家級、省級教學成果獎4項;作為項目首席專家三次受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委托,對山東省國企改革、國資監管和價格改革政策進行第三方政策評價;曾獲“全國優秀教師”、“全國會計先進工作者”等榮譽稱號,入選“山東省理論人才百人工程”、“財政部會計人才庫”、“山東省智庫高端人才”等。
責任編輯:徐榕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