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手機報訂閱方式:
移動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聯通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電信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97009
大眾網
|
海報新聞
大眾網官方微信
大眾網官方微博
時政公眾號爆三樣
大眾海藍
大眾網論壇
山東手機報
山東手機報訂閱方式:
移動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聯通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電信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97009
2021
手機查看
根據《關于開展第三十一屆中國新聞獎新聞攝影作品初評工作的通知》要求,現將我省推薦的初評參評作品的有關材料進行網絡公示,公示日期:4月14日—4月20日,歡迎公眾監督。
01.戰友再見,親人重逢
2020年4月1日,德州市齊河縣,山東援助湖北首批返魯醫療隊員完成集中隔離休整,分批返回,與親人團聚。山東省援助湖北醫療隊員、德州聯合醫院呼吸內科護士任亞蕓,見到了分別52天的5歲兒子,母子兩人緊緊擁抱,隔著口罩親吻。
作者:盧鵬 刊播單位:大眾日報
02. 送行現場,大家哭著為出征醫療隊員唱起生日歌
2020年2月9日,醫療隊出發當日恰巧是內科護士楊淑朦32歲生日,科室的小姐妹瞞著她給她準備了蛋糕,為她過了一個特別的“火線”生日。由山東大學第二醫院131名醫護人員組成的山東大學第二醫院援助湖北抗疫國家醫療隊從濟南遙墻機場啟程,奔赴湖北疫情防控一線。
作者:張中 刊播單位:齊魯晚報
03. 父女時隔70周年才“相見”
2020年12月3日,71歲的左長美從江蘇漣水專程來到濟南,為的是看一眼70年未曾謀面的“父親”。她的父親左舒是抗美援朝志愿軍戰士,在第二次赴朝作戰中犧牲,當時左長美才兩個月大。70年后,在模擬畫像專家林宇輝的幫助下,左長美終于第一次見到了自己父親的“模樣”,頓時淚如雨下,難掩思念之情。
作者:陳文進 刊播單位:齊魯晚報
04. 山東首例!開啟3D模式,61歲老人10分鐘視力“返老還童”
2020年6月30日,山東省首例采用3D手術視頻系統,飛秒激光輔助白內障超聲乳化+PanOptix新一代三焦點人工晶狀體植入手術在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眼科醫院順利實施。劉先生術后第一天,術眼遠視力由0.3提高到了接近1.5,近視力由0.15提高至1.2,中視力更是從0.2提高到了1.0。效果非凡!高超的手術技巧,精準的測算,利用3D手術視頻系統,與最先進的三焦點人工晶狀體相結合,產生完美的視覺質量!
作者:廉行文 刊播單位:大眾網
05.入獄近14年,張志超被改判無罪 當庭釋放,他要重新開始生活
2020年1月13日,一起舊案的再審宣判,再次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2006年3月6日,16歲的張志超被山東省臨沂市中級人民法院以強奸罪判處無期徒刑。入獄13年后,經過再審,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宣判張志超無罪。1月13日上午9:30,張志超在母親馬玉萍和律師陪同下走出淄博中院大門,一起出來的還有該案中曾被判犯包庇罪的王廣超。
作者:王汗冰 刊播單位:濟南時報
06.小螞蚱“飛”出富民路
2020年10月21日,在樂陵市鐵營鎮飛蝗漁業小鎮大棚內,拇指粗的螞蚱四處飛舞,耳邊盡是“沙沙沙”的扇翅聲,隨處一腳踩下去,都能驚起一片蝗蟲。張東來小心翼翼地將打碎的玉米秸稈撒在棚里,生怕踩死一只螞蚱。
養螞蚱已成為張東來生活中的一部分。這些蹦蹦跳跳的小東西,是張東來脫貧致富的翅膀。
“澇了收蛤蟆,旱了收螞蚱,不旱不澇收鹽嘎巴!边@曾是鐵營洼的真實寫照。2014年,“90后”青年孟凡佳放棄海外留學,回鄉創業,成立孟氏集團公司,在大洼里建蝦塘、蓋大棚,發展“南美白對蝦”“東亞飛蝗”特色養殖,實施“上蟲下漁”立體生態循環養殖新模式,并開發出“飛蝗騰達”“蝦開心”“螞蚱雞蛋”等美味休閑食品,致力打造飛蝗漁業小鎮。
今年72歲的張東來老伴兒患癌癥不幸去世,大額醫療費讓本就貧困的家庭不堪重負。2017年7月,在鐵營鎮扶貧干部的幫扶下,他來到飛蝗漁業小鎮打工,每個月收入有3000多元,現在早已成功摘掉“貧困帽”。
如今,遠眺整個飛蝗漁業小鎮,只見一個個養殖大棚與長方形蝦塘鱗次櫛比、整齊排列,這座占地3400余畝的小鎮,現有東亞飛蝗養殖棚3000多個。小鎮所獨創的“塘下對蝦岸上螞蚱”的產業扶貧養殖模式,不僅帶動鐵營鎮370戶貧困群眾脫貧致富,更是吸引來全國各地的參觀學習者。
小螞蚱,不僅蹦上了餐桌,蹦進了市場,也蹦出了脫貧致富的新路子。目前,東亞飛蝗小鎮項目已累計幫扶建檔立卡貧困人口3044人,向建檔立卡貧困戶累計分紅350多萬元,提供就業崗位500多個,成功讓鐵營鎮貧困戶全部順利實現“脫貧摘帽”,并成為鐵營鎮最大的產業扶貧項目,公司也被認定為“省級扶貧龍頭企業”。孟凡佳先后榮獲全國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山東省脫貧攻堅先進個人等多項榮譽。
用螞蚱翅膀加工成飼料喂食散養雞。
不僅如此,2015年以來,孟凡佳還累計向社會捐款500多萬元。公司標準化養殖池塘免費提供給貧困戶使用,并提供技術指導服務。小螞蚱,正帶動更多貧困戶走上致富路。
作者:周坤 王志偉 刊播單位:德州日報
07.八個“護士媽媽”一個家
2020年3月1日17時,對臨沂市蘭山區鄭波一家人來說,是一個特別“重大”的日子,10歲女孩小怡和1歲半的弟弟浩浩早早起床,等到了康復的爸爸回來,算起來,和爸爸分開已經1個多月了。春節前,浩浩的爺爺奶奶從湖北老家回臨沂后確診感染新冠肺炎,爸爸、媽媽也隨后被感染隔離。自己跟姐姐舉目無親,怎么辦?孩子們不知道,蘭山區衛健系統正招募照顧他們的志愿者。消息剛發出,蘭山區半程鎮衛生院護士王秀秀搶先報名,她和95后護士于玉成為首批“護士媽媽”。孩子乍到陌生的環境有些不適應,浩浩開始哭著找媽媽!白o士媽媽”們穿著厚厚的隔離服,帶著護目鏡,急得汗水濕透全身。講故事,做游戲,慢慢地,孩子們終于認可了特殊“媽媽”。在八位“護士媽媽”的精心照料下,兩個孩子安全度過了隔離期。兩個孩子,八個“媽媽”,一個家。
作者:孫運河 陳耿耿 刊播單位:臨沂日報
08.新農具改變了老漁民
在泰安市東平縣老湖鎮,解慶麗和家人每天都會駕著小船駛往湖心開始了一天的打魚生活。
甲板上,解慶麗的公公、婆婆正在撒網捕魚丈夫在船頭負責監控平臺訂單數據。而她則打開手機直播打漁的全過程。
解慶麗的公公是世代的漁民,一輩子打魚為生。老人做夢也沒想到,現在打一天魚,船還沒靠岸魚就被訂購一空。
解慶麗是一名“80后”直播電商。最初在外地打工,為了一家人能生活在一起,不再分散各地四處打工,她選擇了返鄉創業。解慶麗在東平湖畔找到了創業的商機。
從起步階段的網店,到如今如火如荼的直播帶貨,解慶麗靠著勤奮和一雙善于發現商機的慧眼,實現了自己的人生蛻變。
“這就是我們東平湖的小銀魚,這是毛刀魚,大家看一看,一會靠了岸就給你們發貨!睗O船上,解慶麗一手拿著手機開著直播,一手捧著剛捕上來的魚,向直播間的網友們介紹著自家打的魚。
借助互聯網的東風,解慶麗在東平湖畔找到了創業的商機。從起步階段的網店,到如今如火如荼的直播帶貨,解慶麗靠著勤奮和一雙善于發現商機的慧眼,實現了自己的人生蛻變,F在,解慶麗的直播間每天帶貨5000余元,她還給自己賣的魚產品申請了商標。
東平湖上的馬達聲是直播間的背景音樂。青青的蘆葦蕩、四處游走的水鳥、煙波浩渺的湖水是直播間布景。解慶麗就在這大自然中的直播間里,實現著自己的創業夢想。
作者:王曉峰 趙天羿 刊播單位:山東商報
09.為夢想負重的少年
2020年8月13日,山東青島體校內,冒著酷暑訓練的舉重隊員,正在奮力練習舉重,渾身大汗已經濕透了訓練服。
2020年8月13日,山東青島體校內,13歲的小隊員崔浩在舉重館訓練,他弱小單薄的身軀已經可以舉起近百公斤的杠鈴。
2020年8月19日,山東青島體校內,小隊員們在舉重館刻苦訓練,他們年齡在12歲到17歲。
2020年8月18日,山東青島體校內,舉重隊員們冒著酷暑天氣,在進行背部的訓練,全身已經大汗淋漓。
2020年8月13日,山東青島體校內,舉重隊員在宿舍墻上,寫上了“冠軍非我莫屬”的勵志詞語。競技體育中,他們都想取得好成績,奪得冠軍。
2020年8月18日,山東青島體校內,13歲的小隊員在崔浩在刻苦訓練。
2020年8月18日,山東青島體校內,訓練舉重的小隊員,手部已經磨出老繭,看不出這是一個少年的手。
2020年8月13日,山東青島體校內,13歲的少年崔浩在進行負重腰部訓練。
作者:何毅 刊播單位:半島都市報
10.面對:錢捍抗疫生活影像日記攝影展
2020年1月30日,頑皮碰到桔子皮。
2020年2月10日,消減寂寞。
2020年2月24日,“頭”等大事。
2020年2月29日,關注疫情新聞。
2020年3月1日,備戰高考。
2020年3月31日,遮不住的淚眼。
2020年4月1日,難舍戰友情。
2020年4月21日,背功臣回家。
作者:錢捍 刊播單位: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責任編輯:楊振勇